猪瘟,又称为烂肠瘟,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。预防此病的最佳策略是免疫接种,但不幸的是,一些养殖户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延迟接种,或接种后免疫失败,导致猪只感染猪瘟。下面,我们将详细介绍猪瘟的症状、解剖图及治疗方法:
猪瘟可分为急性型、慢性型和先天型,无其他常伴随疾病的一系列经典症状。12周龄以前的仔猪大多呈现急性型;体温常可升高到40℃以上,但成年猪可能不超过39.5℃。结膜发炎,有脓性分泌物流出,上下眼睑被粘住,张不开眼,有脓性鼻液从鼻孔流出。猪只感染初期有便秘情况,有多量的白色肠粘液附在干硬的粪球表面,疾病感染的后期患猪腹泻,粪便具有恶臭气味,带有粘液或血液。
病猪的鼻端、耳后根、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、唇内、肛门等处黏膜有针尖状出血点,指压不褪色,腹股沟淋巴结肿大。公猪患病以后,包皮发炎,阴鞘积尿,用手挤压可见恶臭浑浊的液体射出。仔猪患病会表现神经症状,出现磨牙、后退、转圈、强直、侧卧且呈游泳状,有的甚至出现昏迷等。慢性型患猪通常都是由急性型病猪转变的,体温不稳定,食欲下降,经常可见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症状,患猪逐渐消瘦、贫血,衰弱,被毛粗乱,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,走路步态不稳。
个别病猪的耳尖、尾端和四肢下部表现蓝紫色或坏死、脱落,病程可有的可以长达超过1个月,最后会因为体质衰弱而导致死亡,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死亡率。温和型一般也称为非典型,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是主要被侵袭的对象,临床可见患猪发病轻微,不表现典型病变,病情缓和,病理变化不明显,病程比较长的患猪,一般体温会升高至40℃,皮肤不见小点的出血,可见淤血和坏死,食欲状况不稳定,排出干稀交替的粪便,病猪极度瘦弱,具有较高的致死率。个别患猪可以耐过,但是会阻碍以后的生长发育,而且非常严重。
在解剖过程中,最常见出现病变的器官是淋巴结、脾和肾。淋巴结肿胀、水肿和出血;肾脏出血大小不等,可从出血点到出血斑;肠道纽扣状坏死。出血点也可见于膀胱、喉、和心脏,也可广泛出现于胸腔和腹腔的浆膜上。常有非化脓性脑炎。
治疗方法
用疫苗紧急接种,每头猪15-20头份紧急肌注(不分大小猪),建议使用细菌苗、冻干苗,先用药控制,体温正常后再用疫苗。
以上内容已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重新润色,并保留了原有图片。